壓力會造成不斷回想的症狀

人生充滿了各種難以預料的,從很容易到很不能接受的各種事情。有一種說法是人會對發生的某些事「過不去」,例如對於某事件耿耿於懷,對於某個人念念不忘。要是實在很嚴重的「過不去」,在醫學上有一個對應的診斷是適應障礙症。這個診斷的名稱雖然白話,但它是一個專有名詞,是疾病名,表示這不是一般的情況而是已經很嚴重了,到達我們認定它是疾病的程度。

曾經有一位律師問我一個很棒的問題:如果每個人都有可能對於某些事「過不去」,那醫生用什麼標準來判斷它是不是疾病?

翻開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診斷標準,主要的判斷原則是出現的症狀和壓力有因果關係,相較於大多數人在類似情況下的反應更嚴重,而且影響到當事人的生活功能。但即便如此,留給醫生主觀判定的空間還是很大。例如事件和症狀的因果關係很難認定,再者有些情境實在是少見,我們根本也不知道在這些情況下要怎樣才算是「正常」。

Adjustment Disorder—New Module(ADNM)是瑞士的蘇黎世大學在2016年前後所開發,針對適應障礙症的篩檢工具。它的使用方式是請當事人先設想好在過去一年當中「感到壓力最大的事件」,之後再回答一系列的問題。這個工具有一個超簡短的版本只有四題叫做ADNM-4,我試著把這四題翻譯成中文如下:

  1. 我必須為了這個壓力事件想得很多,這是我很大的負擔。
  2. 自從這個壓力事件之後,我對某些事情變得很難專心。
  3. 我沒有辦法阻止自己一直想到這個壓力事件。
  4. 自從這個壓力事件之後,我變得無心工作或完成我每天該做的事情。

我們不是真的要做篩檢,抓到氣氛就好。但可以看得出來,最顯著的異常反應是「無法控制地一直想起」。

在創傷反應當中,這是歸類在侵入性的症狀(intrusion symptoms),是當事人自己不願或不能控制的。通常有一些特定的名詞來描述,例如rumination或preoccupation,但在中文好像沒有現成的詞可以用。我想到比較接近的說法是「揮之不去的念頭」,有被糾纏的感覺。

再強調一次這些想法是「侵入性症狀」——當事人本身並不願意一直去想,所以它才是異常。像天龍八部裡面的慕容復一心想要復興大燕國,這恐怕比較像是一種理念或執著,就不能歸類到疾病的範圍了。

還有其他種類的侵入性症狀,例如在創傷事件之後出現回憶重現(flashback),或是反覆的惡夢,我們可以想成是這個事件的規模大到當事人的身心已經「不能不注意到它」,因為它超出了這個人本來的因應可以包容的範圍。和事件有關的記憶因為帶著強烈的情緒(traumatic memory),沒有辦法像普通的記憶一樣可以「收在櫃子裡」,「有需要再找」,這些痛苦的回憶就好像擺在房間地板上的炸彈,很容易被看見,又和房間的各個角落用引線相牽連,隨時都可能被一些引爆點所引爆。

回頭來看那位律師的問題,我會說明除了適應障礙症的診斷準則所羅列的要求,當事人還很有可能出現無法不想這件事情,無法抵抗心思被這個事件所盤踞的症狀。這樣就可以很明確的把事件和症狀表現連接在一起,而且這也就不是一般所謂過得去的人會有的現象。

在適應障礙症的實際治療上,我們也可以從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概念當中吸收經驗,面對這些侵入性症狀可以參照對於回憶重現(flashback)或反覆惡夢的處理原則,例如特別針對這個過不去的問題點來做暴露治療,或其他認知治療。雖然我們都知道要長期持續的一直「過不去」也不太可能,有許多傷痛隨著時間經過還是會漸漸緩和,但臨床上的當事人處在這個狀態時經常是非常痛苦,或魂不守舍的,有時也會很嚴重的影響到生活。藥物治療在這個時候會有幫助,但當事人經常還是會需要一些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來協助應付這種心思被盤踞的症狀。如果當事人自己也能理解這些現象,有機會可以提出來,和專業人員特別討論處理的方法,這樣的治療會比較理想。


本文由本所陳建廷醫師撰寫。心禾診所定期精選心理保健專業文章,也歡迎您的分享。我們邀請您按讚追蹤心禾診所的臉書或IG專頁,以持續獲知相關訊息。參考資料:Ben-Ezra M, Mahat-Shamir M, Lorenz L, Lavenda O, Maercker A. Screening of adjustment disorder: Scale based on the ICD-11 and the Adjustment Disorder New Module. J Psychiatr Res. 2018;103:91-96.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