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個步驟來面對以及整理焦慮感受

最近疫情影響人的生活以及工作品質,看不見盡頭的防疫日子,讓人感到惴惴不安、焦慮心煩。

雖然我們並不是精神醫學診斷上的焦慮症,但其實焦慮的感受仍然是很常出現在我們的情緒感受中,如果超過個人可以負荷的程度,到了寢食不安,日夜難眠,造成了社交、生活、工作品質下降,這種焦慮的狀態就逐漸演變成使我們必須要求助醫療來獲得緩解改善。

除了樂天知命、超脫紅塵的人外,大部分人都有焦慮的感受,這是很自然且人人都有的情況。請回想你最近一次的焦慮經驗,你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焦慮,焦慮的當下你在想什麼,或者你的行動是什麼?列出你的原因想法行動

當你仔細回想焦慮的經驗時,你會發現焦慮就像是一團很不舒服的感受,你大概知道焦慮的原因,但你不清楚原因底下的深層涵義是什麼。例如你很擔心明天工作簡報準備不足,但也許你已經花了很多時間準備,表面上看起來是單純怕工作表現不好的焦慮,但底下可能包括更多深層內在不安的狀態,例如自我價值感不佳、人際焦慮等。

而當你在焦慮的時候通常都做什麼來減緩你的焦慮感受?基於焦慮因應模式「戰或逃」原則,若我們覺得可以處理引起焦慮的問題,通常是直接處理面對,當感到一時半刻處理不了時,通常人們最直覺的做法就是逃避它,這其實是最普遍以及人性的作法,因為如果這個焦慮來是避開刺激就能改善的話,通常逃避是很有用的方法。

例如看到蛇、蟑螂、昆蟲讓我感到緊張焦慮,那麼趕快逃跑離開現場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但假若這焦慮的起因是逃避也無法改變現狀,那麼只有逃避的方法是無法解決問題,只能帶來短暫舒緩的感受。且長時間以逃避解決問題,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問題沒有解決,反而更加重身心靈的負擔。

若焦慮的起因是來自於夫妻關係失和、工作或讀書效能差,有人會以打電玩、購物、吃東西等來緩解焦慮感受,但做了這些事情過後,若能恢復人應付壓力的水準,持續投入解決問題,那麼短暫逃避有助減緩焦慮,反之逃避只是加重回歸現實的挫折以及空虛感。

其面對焦慮時就像過危險的馬路一樣。馬路如虎口,我們面對危險的馬路時總被教導需要「停、看、聽」後再走。面對焦慮其實也是,可以用四個步驟來面對以及整理你的焦慮。

:停下來。焦慮來襲時,總是讓我們像無頭蒼蠅一樣,六神無主無法安靜,有時在思考不周全的情況下,因情緒干擾而做出不適切的決定。這時我們需要按下暫停鍵,讓我們的心沉穩下來,當心沉穩下來時才能好好處理問題。你可以做一些平常就會讓你感到放鬆的事情,來舒緩你的情緒,例如泡澡、吃一頓美食、聽音樂或是看電影。要記得停下來是為了讓我們更有能量回過頭解決問題,不要擔心自己得停止是逃避的行為。

:往內看。情緒平穩過後,或許正是時候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做下來檢視以及探問自己對某件事情為什麼會感到焦慮,焦慮的原因包括哪些,可以列點寫下來,並逐一思索可解決的方法或是最好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傾聽。有時當局者迷,無法看清自己焦慮的原因,或是想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許我們可以試著敞開心胸聽聽他人的意見,例如諮詢專家、找親朋好友聊聊、或是尋求重要他人的關心與支持。

:行動。停看聽步驟完成後,可以開始試著一些你想過的方法來解決引起焦慮的問題。幸運的話或許能一次順利解決,但通常我們在嘗試解決問題的路上難免會遇到阻礙,這時可能又會再次引發焦慮,這時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再度被焦慮打敗,其實這是需要來回修正解決問題的歷程。當你遇到阻礙感到焦慮的時候,可以再重複上述四步驟來幫助你處理問題。

解決焦慮歷程其實是一趟充滿荊棘的旅程,過程中渾身不適,但童話故事中總是呈現通過充滿荊棘的小路過後,總會看到一片美麗的風景。


本文轉載自本所陳筱琳心理師的專頁《臨床心理師的阿雜筆記》。心禾診所定期精選心理保健專業文章,也歡迎您的分享。我們邀請您按讚追蹤心禾診所的臉書專頁,以持續獲知相關訊息。

發表留言